2025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印发
日前,《2025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计划》)印发,包括55项拟申请立项国家标准计划、243项行业标准计划、73项标准预研究项目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,强调要确保标准内容和指标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,落实部局融合要求,做好与“一张图”建设统筹衔接,满足自然资源管理需要,按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工作计划,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全面履行自然资源部职责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。
按标准类型分,包括基础通用类标准22项,业务支撑类标准84项,技术方法类标准192项。按标委会分,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委会125项,其中国家标准7项、行业标准118项;全国地理信息标委会88项,其中国家标准29项、行业标准59项;全国海洋标委会79项,其中国家标准15项、行业标准64项;全国珠宝玉石标委会6项,其中国家标准4项、行业标准2项。
在业务布局方面,《标准计划》优先安排支持部重点工作。一是支撑“一张图”建设,如《自然资源“一张图”数据治理规范》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》系列标准等。二是提升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能力,如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指南》《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高纯石英矿》《重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评估规范》等。三是支撑“两统一”核心职责履行,如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》《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标准》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评估指南》《低效用地认定技术指南》《湿地分等规程》等。四是支撑海洋强国建设,如《海岸线类型和位置界定技术规程》《项目用岛监视监测技术规程》等。五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,如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生产技术规程》《自动驾驶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要求》等。
《标准计划》对于涉及部局、司局交叉融合标准,包含多个标委会或分委会职责范围的标准计划,继续采用组建联合编制组、跨标委会双归口管理机制,如《湿地分等规程》《自然资源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》,由部局相关技术单位组建联合编制组共同研制。《主体功能区海洋空间重点优化区划定技术规范》《低效用地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》《国土空间信息模型(TIM)要素关联技术规定》等,采用跨标委会双归口管理,在下一步标准审查环节,由牵头标委会会同归口标委会组织审查。
通知要求,《标准计划》下达后,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标准计划执行工作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行业标准计划起草单位要确保于18个月内完成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,拟申请国家标准的项目,有关单位要确保于立项后18个月内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。标准预研究项目起草单位要确保12个月内形成研究报告和标准草案,项目成果按照程序优先申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。国家标准委会组织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,并对进度滞后标委会进行通报,部科技发展司组织对行业标准完成情况进行督促。(记者 杨旋 通讯员 李敏)